酒泉市政协“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专题协商议政会发言材料(石明秀)

来源:酒泉市政协办公室      日期:2017-09-08 16:12      阅:      字体:  

悬泉置世界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对策建议


敦煌市悬泉置文物管理所所长  石明秀


悬泉置遗址尽管乘丝绸之路整体申遗东风初步夯实了保护管理各项工作,但这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对于目前还存在的不足,如申遗软件建设不够细、申遗工程建设不够精,个别工程如悬泉置遗址游客观光步道、悬泉水边钢格栅扎眼,与遗产区环境风貌不够协调等问题,更需要今后从如下三方面下大力气改善、提升。

一、保护优先,理性开发

在经济全球化、现代化的挤压下,中国的有些传统文化项目濒临灭绝;另一方面,一个项目一旦被列为世界遗产,就会成为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突破口。当文化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时,便很可能出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短视逻辑,直接导致文化的边缘化。在中国式申遗的框架中,各地申报的世界遗产项目一旦成功,便往往开始一味地无序开发,把“世界遗产”当作“摇钱树”,日渐背离原本遗产保护的承诺。一些世界文化遗产明明已经不堪重负,管理者偏偏熟视无睹,在强烈的利益驱动下,罔顾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危。对此“申遗热”,人们需要理性的声音。前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就多次强调:要用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对待申遗,端正申遗目的,无论是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还是准备申遗的项目,都要加强保护,申遗只是一种较好的选择,而绝非唯一选择。各地在申遗过程中能够学会尊重文化产业独特的发展规律,找到保护与开发的最佳平衡点,将带动遗产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和相关的环境整治、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世界遗产的影响力逐步显现,成为推动遗产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遗产的特殊性与惟一性决定了保护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对现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加大保护力度,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随着世界遗产事业在全球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在重新审视世界遗产事业的全球战略,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保护管理的现状与改进,投向能力建设和人才培训,投向更深入的理论研究、技术进步和更有效的国际合作。《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规定,世界遗产是重要、珍稀、易损的不可再生资源,保护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是其核心。 《公约 》 并不反对开发利用世界遗产,但强调一切开发利用和管理都必须把遗产保护和保存放在第一位”。

反观近年来我国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失误和疏漏触目惊心,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张家界天梯事件、武当山遇真宫主殿被烧毁、泰山炸山建索道、“曲阜三孔水洗”事件、巴米扬大佛在世界遗产地乐山“复活”等。这些恶性事件引起了联合国官员高度关注,建议中国暂缓申报世界遗产。北大世遗研究中心主任、建设部风景名胜顾问谢凝高教授等专家认为:“旅游失控和开发过度是破坏我国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因”。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作为最新申报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决不能犯上述错误,而应牢牢坚守保护第一的原则。按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玉门关遗址管理规划》和《悬泉置遗址管理规划》的要求,基于遗产价值研究,根据世界遗产的标准补充遗产区和缓冲区的边界陈述,为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提供更具整体性和可操作性的保障。

二、严守规划,适度建设

重开发轻保护是我国世界遗产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遗产旅游不断升温旅游业往往会成为遗产所在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遗产旅游的市场化炒作、商业化经营、超容量开发甚至建设性破坏导致濒危物种生存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历史文化景观变质违背了遗产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的原则损害了世界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进而会失去世界遗产本身的价值。

敦煌悬泉置世界遗产地处戈壁荒漠深处,人迹罕至。不存在城镇建设、经济和人口增长方面的开发压力。仅存在矿产、交通方面的开发压力。 但随着旅游发展,游客数量会逐年增加,根据世界遗产的保护与管理要求,目前遗产仍缺少系统的游客管理手段以控制游客数量与行为。鉴于此前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防范任性过度开发,及早开展游客承载量及游客管控手段研究。

考虑到土遗址的脆弱性,以及游客活动有可能造成的破坏,悬泉置遗址仅做遗址现场模拟展示。

为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严格遵守如下原则和目标。

1.保护优先、最小干预:以遗址保护为前提,严格保护遗产整体格局、人各类遗存本体,开展的各类保护展示工程应以最小干预为原则,不对遗址本体及历史环境造成破坏。

2.基于价值、系统阐释:深入分析遗址价值特征,策划反映各价值特征的展示场景,建立系统的阐释体系,通过适当的展示方式将遗产特征与信息传递给公众。

3.维持景观、弱化建设:维持遗址所处戈壁荒漠的自然地理地貌和景观环境特征,展示古代驿站在选址上对自然环境的依托和利用,弱化遗产现场建筑或设施的实体建设。

4.应用科技、注重体验: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遗产展示中的应用,并通过多种展示方式和游客体验获得价值认知,树立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品牌。

5.加强研究、逐步完善:将考古工作成果作为遗址展示内容的核心依据,同时对于研究尚不充分、依据不足的展示场景预留空间,逐步完善遗产价值的阐释体系。

三、网络展示、活化利用

世界文化遗产是保护性、公益性事业,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的功能在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等方面。申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好祖先和大自然赐予的遗产。 一些地方为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在世界遗产保护措施得不到落实的情况下,将开发利用世界遗产作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进行无序开发,致使开发行为过度,造成世界遗产的历史真实性与风貌完整性遭到不可复原的破坏。这些行为背离《世界遗产公约》的精神。

悬泉置遗的展示应根据其自身特性和现状, 辩证地遵循“不改变原状”的国际原则,采用最小干预的手段,有选择地以各种可达的物理和公众参与的方式,对文化遗产本体及其非物质文化因素和周边环境进行展示的认识。根据遗产解说系统现状和存在问题,切实纠正文化遗产管理工作缺乏站在社会公众立场、以公众需求为出发点的服务意识。建立并遵循正确的遗产价值观、以健康的体制为文化遗产事业护航。科学分析文化遗产地利益相关者的成分、特点及其在文化遗产展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明确文化遗产展示与解说应赢得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激发和提升社会公众的遗产保护意识和责任感,进而使公众自觉自发地投身悬泉置遗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文化遗产展示方式不仅指遗产价值展示、同时包含产遗解说及公众参与。作为新增世界文化遗产,今后的展示工作应充分运用当代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在线展示,努力探索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相兼顾的遗产解说模式,激发观众参与体验的热情,最终实现遗产保护、价值展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