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境内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来源:酒泉市政协文史委      日期:2017-09-25 11:22      阅:      字体: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是指产生于1840年以后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是我们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酒泉虽地处祖国西北一隅,但在近现代时期,这片土地上也曾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留下了许多刻骨铭心的动人故事,这些都是酒泉宝贵的历史资源,保护好这些资源,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明水要塞遗址

                                                                                                                  

  明水要塞遗址位于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音凹峡村西一座独立隆起的小山丘上,山的东南西三面地形隆起,只有北面敞开,俯视成不规则四边形,山体四角高。该军事设施依山而建,在山体四周有战壕与各碉堡、营房相连,西南两面有护城河似的战壕相通,设碉堡、掩体等相互配合。根据县志记载,民国23年(1934年)安西县在马鬃山镇建立保卫团,1937年委任军统周国良为设治局委员并率两个营在马鬃山明水等地设防,1945年10月,国民党部队191师573团也先后派部队驻防于此。该军事设施是民国时期扼守中蒙边界的重要根据地,是确保兰州至新疆军事补给的生命线,有较高的军事、历史价值。2011年12月2日,明水要塞遗址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鸳鸯池水库

  鸳鸯池水库位于酒泉市金塔县西南的南夹山鸳鸯峡口,其地以鸳鸯鸟栖息水域而得名。是民国时期修建的国内第一座大型土坝蓄水工程。大坝以上流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主要拦蓄讨赖河、清水河、临水河3条河流的冬、春余水和汛期洪水。民国31年(公元1943年) 3月成立肃丰渠鸳鸯池水库工程处,聘请中央大学水利系主任原素欣教授为工程处主任,同年6月动工兴建,于民国36年(公元1947年) 5月建成,主体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洞和消力池等组成,并在大坝东南处立碑铭一座。大坝高30.26米,总库容1200万立方米,为中型水库,保灌7万亩地,工程竣工后,当年全国各大报刊均在主要位置发表消息和评论,称其为“中国的第一蓄水工程”,“西北最大水利工程之一”等。新中国成立后,于1958年、1964年、1973年和1994年进行了四次加固维修,坝体加高至37.8米,总库容达1.05亿立方米,灌溉面积已达34.2万亩,坝体为粘土墙砂砾坝壳铺筑,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土坝水库工程之一,灌溉近30万亩农田,哺育十多万人民,是金塔人民的“金饭碗”,被喻为“母亲库”,成为名副其实的灌概、防洪、发电、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其水电站安装630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3台,总装机1890千瓦,年发电量达1000万千瓦时。2011年12月2日,鸳鸯池水库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玉门油田老一井


  玉门油田老一井位于酒泉市玉门市老市区南坪石油河东岸台地老君庙南。玉门油田老一井是指甘肃油矿筹备处在老君庙最先开钻的1号油井。1939年3月13日,玉门油田的开拓者、中国杰出的石油地质学家孙健初等人在老君庙原址以北15米处确定井位,用人工方式打出了第一口油井,日产量达10吨。孙健初将该地区命名为老君庙油田,从而揭开了开发玉门油田的序幕。1940年春,由甘肃油矿筹建处从四川调来柴油动力抽油机安装到1号井上,1号井成为当时较为先进的第一口机械采油井。继1号井之后,到当年十月在老君庙地区先后打出了8口油井。1941年10月,1号井因井壁坍塌,油层堵塞,宣布报废。1953年3月,采油厂对1号井修复加深,再次出油。1962年,油竭停产。至此,该井23年累计生产原油845.9吨,生产天然气17.73千立方米。老一井因抗日战争期间发现并开发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油田而闻名全国,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火中享誉全球。玉门油田是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有着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早在抗日战争期间,玉门油田就用多产油、产好油的方式,有力的支持了抗战。全国解放后,玉门油田又为全国各大油田输送了10万干部职工和4000多台套设备,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为纪念这段历史,1954年在油城公园修建了孙健初纪念碑;1989年,玉门油矿在建矿50周年前夕在老一井原址安装了抽油机,树立了纪念碑;1994年在王进喜故乡修建了“铁人”王进喜故居纪念馆。近年来,玉门油田又建设了矿史展览馆,对游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2004年7月1日,国家旅游局已经把玉门油田命名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玉门油田老一井是中国近现代石油工业发展历史的摇篮,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新中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我国近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2011年12月2日,玉门油田老一井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史委    伍东民)